這本書是我的紅粉知己!
好吧,沒那麼誇張。但這本書真的說到我的點:
- 昔日智識巨人遺留下來尚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全都非常困難,為什麼數學家不專心致力於純數學,讓研究工作簡單一點呢?
- 現在,數學家跟物理學家分道揚鑣,新發展的數學多半與應用無關,而且數學家和科學家也不再瞭解對方。更令人困擾的是,由於數學急遽的專業化,數學家甚至不再瞭解其他數學家。
- 數學家在學術機構 (如大學) 裡有必須發表研究成果的壓力。由於應用問題需要廣博的科學知識和數學知識,而尚未解決的問題卻又更加困難,相較起來,自己發明問題,解決自己能力所及的問題,就要簡單的多。教授不只選擇較容易解決的純數學問題來研究,他們也指定這類問題給博士研究生,讓學生可以快點得到結果。同時,教授也比較能幫忙學生克服這類問題的困難。
事情總有轉機,我們不必如此絕望。
我們希望,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理論物理學家可以掌握數學原理的深層知識,數學家也將不再完全自限於數學抽象的美學發展。對極了!但。真。的。很。難。做。到。光是電磁學就把我整翻了,更何況是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等大山?但朝這方向努力是對的,不要懷疑自己的能耐,要成為一流的數學家,懂一些物理知識並不過份吧?就跟 iPhone 一樣,要成為一流的智慧型手機,有 App Store 一點也不奇怪。
此外,書上有些描述吻合我的自修學習。
萊布尼茲強調他的微積分的程序價值或算法價值。記得高一的時候,買一本類似題庫的微積分書籍,這可是我的第一本微積分「課本」,內容強調計算方式,不拘泥公式論證,簡單說,就是利用公式不斷演練微積分技巧。雖然對極限一知半解,卻默默跟隨歷史的軌跡學數學。如果當初買 Apostol, Calculus 兩本巨作,或許至今我還不會微積分。順著歷史軌跡學數學,才能培養數學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