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年初跟家人一起去武嶺玩,不小心走到石門山,但天氣太差風太大,沒幾分鐘便匆匆下山。石門山不小心成為我的第一座百岳。
與高山症共存:
「雪山主東峰訪翠池」也是意外的行程。原先要走嘉明湖,但因颱風攪局遲遲無法成行,剛好週末有空檔,於是就安插這個爬山行程。其實我沒有甚麼高山經驗,除了石門山外,就只去過少女峰站(Jungfraujoch),全歐洲海拔最高的火車站,海拔3454M,那時候沒有高山症。
但這次行程十分不同。D1走到七卡山莊還好,或許是太興奮,晚上沒有睡得很好,但我確定我有睡著過。D2開始有頭痛反應,晚上睡三六九山莊比前一天好睡,但無法一覺到天明。D3白天起來走黑森林、圈谷、雪山主峰、翠池,頭還是會痛,尤其是激烈爬坡特別明顯。D3晚上至D4完全沒有頭痛反應,翠池山莊就比較好睡了。
高偉峰醫師及郭健中醫師有篇很棒的文章 [DOC],專門解釋高山症。擷取其高山症症狀:
露易絲湖急性高山病指數:這是目前世界通用,可讓一般民眾很容易判斷急性高山病的一種方法。其判斷方法其一是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其二是
- 有登高
- 發生頭痛症狀
- 至少有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
高山肺水腫:
- 有登高
- 頭痛、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等五個症狀中至少三個。
早期症狀:運動表現變差(常是最早的症狀)、乾咳、疲倦、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
晚期的症狀: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的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等。
高山腦水腫:嚴重的頭痛(常會因走路、用力或平躺而加重)、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行為異常、幻覺、意識混亂、以至昏迷。
依照這個標準,我有輕微急性高山病 (這兩個判斷方法似乎不相容),但沒有高山肺水腫或高山腦水腫。經過兩天逐漸適應後,高山症症狀已漸漸改善。
此外,我也留意行進狀況,步伐穩不穩,會不會使不上力或突然喘不過氣。上陡坡時會越喘越大口,但身體不會累。只要走平緩路段,呼吸便十分正常,步伐也能順勢拉大。此外,爬中級山不等於爬高山,爬高山雖然不會口渴,但還是要注意水分補充。
裝備:
至於背包重量沒仔細計算,總之就是一個背包行程走到完,但因為全程免揹睡袋及團體裝備,所以重量跟爬中級山差不多,有帶保暖衣、保暖帽、棒球帽、頭巾、工作手套、保暖手套、備用衣物、備用襪子、頭燈、預備電池、兩截式雨衣、行動糧(兩包葡萄乾)、個人藥物(頭痛藥、感冒藥)、保溫瓶(750ml)、山貓(1000ml)、大鍋子、筷子湯匙、中級山ㄉㄧㄠ山小包包(包括雨蓋)、爐頭、瓦斯罐、登山三寶、低音哨、手機備用電池、兩包炸醬麵、法國吐司、芝麻糊包、傘布、Nikon D90 (620g)、Tamron A18旅鏡 (430g)。
到山屋重要的事:
- 先用毛巾把身體的汗擦乾淨,脫掉雨衣換上保暖衣,把頭巾棒球帽換成保暖帽,這樣身體就不會冷掉。此外,盡量不要淋到雨。
- 把頭燈放在好拿的地方。有的山屋雖然有太陽能發電板,但很多都壞掉了。許多山友開了燈忘記關燈,把蓄電池操到壞掉,雖然電燈是好的,但電池是壞的,一個好的設施就浪費掉了。因此,晚上照明就得靠頭燈。
- 上廁所要特別小心,就有山友不小心踩進去蹲式馬桶裡。
後記的後記:
雖然雪山主東峰訪翠池十分大眾化,但仍要留意自己的狀況。之前背差不多重的包包爬卡保山逐鹿山,沒有落隊太遠,顯然之前的中級山訓練營的戶外課程有效果,爬山能力真的有變化,這都得感謝台灣山岳教育公益協會。
結論:只要克服高山症問題,雪山主東峰訪翠池真的很適合大家欣賞,台灣大自然的美景等你來發掘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