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笑話集。誰把台灣風景變惡毒?


來自一篇社論的想法:http://udn.com/news/story/9911/1753549



標題錯了。台灣沒有變化,最美麗的風景本來就是笑話。



對抗仇惡言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正視問題所在,反種族歧視法應視為最後防線,不能當成問題解藥。考慮鄭捷隨機殺人事件,解決兇手無法屏除隨機殺人事件再次發生(不理性人如何被嚇阻?),必須正視家庭教育,如果家長只把賺錢當成教育目標,強迫孩子走有效率的路(規訓),孩子得不到適切發展(可為卻不為,很可惜的案例),最後無法容忍於社會,只能在捷運車廂破窗崩潰。我要這樣的正義幹嘛?



許多百姓在禁錮的時代長大,對於國民黨的認知就是「大中華、右派、專制」,與之對抗的是「台獨、左派、民主」,重點是這些認知都有問題。殺人如麻的蔣介石、蔣經國並不能代表三民主義,李登輝也不是什麼民主先生,陳水扁也不代表清新正直的左派,馬英九也不是改革的代表,選蔡英文也不是她比較好,而是馬英九的國民黨太爛了。我們的對抗不是「國民黨 v. 民進黨」,也不是「本省人 v. 外省人」,我們的對抗是「暴力的政府 v. 沒力量的百姓」,只有如此陳述才能屏除許多矛盾,避免受到政府的影響。

我們對白色恐怖厭惡,厭惡的對象應該是「暴力的政府」,而不是「國民黨」,不然會精神錯亂。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期間把反高學費運動的學生逮捕起訴,國民黨馬英九重新執政後大規模利用警察力量確保陳雲林來台,正好證明「暴力」不是國民黨的特權,也不是民進黨的特權,「暴力」是政府當然特權,政府怎麼可以用暴力對付老百姓?

當然政府會合理化暴力。所以很常聽到民進黨很暴力,正呼應了如此觀察。民進黨當然不甘示弱,「外省人欺負本省人」的論述自然而生,用很奇怪的心態紀念二二八。回到白色恐怖時代,這樣的框架看似合理,黨外的確暴力,蔣介石也的確是外省人,但如此切割只能看到事情片段,忽略了前因後果,就跟鄭捷隨機殺人事件,如果只侷限捷運發生事件,永遠檢討不到家庭教育。



因此,如果只把問題侷限於言語暴力,永遠檢討不到「暴力的政府」。對某些人來說,蔣介石就是民族的救星。對某些人來說,陳水扁就是替台灣人背負苦難的十字架。這些都是當代政府的說詞,老榮民又何必承擔這一切?台獨份子又何必承擔激進的原罪?學生又何必被栽贓容易受人鼓動的小屁孩?這都是1%的論述,企圖合理化暴力。當老百姓接受如此暴力論述,公開場合任意謾罵老兵就不難想像。



99%老百姓都不能團結起來,又怎麼能抵抗強大的1%政府集團?可惜這些都是台灣既有的事實,台灣經過百年政治力的操控,原本的人性似乎不見了。

無論統一或是獨立,都應視為人民喜愛偏好,不該過度陳意。過去馬英九把九二共識當做交換經濟利益的手段,民進黨政府有意無意把台獨意識論述成愛台灣的表現。姑且不論個人有獨立傾向不願意受控於人,選擇的自由不該隨意讓渡給政府。不管選擇什麼,都不要忘記既有的人性。



至於言說者如何處置,終究不能放棄法律最基本保障(無罪推定,拒絕媒體審判),也不宜擴大追究責任,把曾經工作的旅行社(?)罵下去,如果自己一起採用原始言語暴力與之對抗,任意指責其為精神病患,不免讓人有醜化「精神病患」之嫌,精神病患已經被排出正常社會之外,已經成為殺人者的最後聖地,現在又變成神經言論的發想溫床。

言語暴力肯定有原因,光看表面是不夠的,看表面只會產生應報理論的推理結果,合理化「暴力罵回去」。要根本解決言語暴力,先有溝通的可能,理解老兵來台的悲慘故事,理解二二八受害者的故事,理解白色恐怖受害者的故事,理解原住民被剝削的故事,理解新住民的故事,把自己歸零,跟所有的99%溝通。我們無法容忍對老兵的言語暴力,又怎能容忍對新住民的言語暴力?99%不應該彼此仇視。

(實際上我們對新住民的歧視,比對老兵的歧視還要多!)

(例如年輕人與老兵時代已經不同,年輕人把老兵是為普通的老人。至於新住民生活於周遭,經濟狀況普遍不佳,本來就容易受歧視,如同我們歧視經濟力差的遊民。)



關於台灣的風景,還有更多變化的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