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後現代主義。七星山。

爬山的非指向性期待。

我中了語言的圈套,忽視了在中心主義及二元對立體系指導下的語言構成力量,想當然地把無辜的山友想像成了一個具有明確目的性的登山。世界上並沒有「絕對和普遍真理」。

今天走七星山,想找出七星山的異質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為了看見不一樣的七星山,特別選今天下午四點五十五分,從小油坑開始慢慢爬,沒辦法,我已經退化了。今天早上量脈搏,85次/分。為什麼咧?因為過年吃太好,胃要血,所以心臟要跳快一點,才不會消化不良。

小油坑上方一直噴氣,爬了快五十次,今天最夢幻。
我也走過摸黑下大雨的七星山,很抖。
(相機:iPhone 4S)
此地盛產硫磺,所以在清末時,人們便利用採取下來硫,將其加熱煮沸,再進行加工,而硫磺溶解後就像油一樣黃黃的,所以當地人就將出產這種黃油的坑洞就叫油坑。而位在七星山東北側有一處國家公園,其內最大的硫氣孔因此被稱作「大油坑」,相對比之下,此處的規模較小,所以就被稱作「小油坑」。 (小油坑介紹)
這條路線超有特色,爬山除了訓練體能外加看風景,還可以回到過去,想像古人爬山的樣子。我想單純的爬山,但我不能,我總是好奇以前人怎麼爬這座山,老天怎麼造出這座山,把「時間軸」考慮進來,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

時間教我們許多事情,時間也殺死了我們。
(相機:iPhone 4S)

台北常常下雨,今天是難得的好天氣,恰巧雲海也不高,可以見到浮出的山頭 (大屯山、觀音山、竹子山)。爬山碰到難得的好天氣,除了運氣好還能說什麼呢?

對於拍到爛的主題,還有什麼可以榨取?
基石,真的有迷思嗎?
不能單純的撿基石嗎?

讓每個人得到自己的樂趣,山神應該會包容每個人。五點三十四分,速度不算太慢。速度,該死的速度,速度是明確的登山目的嗎?應該是。
《4分33秒》是美國先鋒派作曲家約翰·凱奇最著名的音樂作品之一,任何樂器或樂器組合皆可演奏,但比較常見的是鋼琴的版本。這首曲子分為三個樂章,但根據樂譜,從頭至尾演奏者不演奏出一個音。一般來說,鋼琴演奏者在樂章之間會做出開合琴蓋、擦汗等動作,而在這首樂曲的演奏期間聽眾聽見的各種聲響都可以被認為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因此具有偶然音樂的特徵。
速度的焦慮,是否破壞爬山的樂趣?若已約定安全速度,爬山樂趣不應被世間俗事所擾,下山的事下山再說,別趕著下山(羞)。沒有速度,就不用焦慮速度。

晚上六點零五分。步道已整修完畢。
傍晚有人想拍日落,雲那麼多,應該不好拍。

照片大顆粒不是特效,是高ISO的雜點,除了那顆白色的星星。夜晚黑的很快,濃霧之上,藍色星空;濃霧之下,水珠一顆一顆,很炫,但也遮住了視線,遮著了星空,苦命。

後現代主義繪畫:整個畫面可能令人百般猜疑,不知意義何在,可是每一個獨立的元素卻可能毫無理由地叫人屏息或受傷。我的照片沒有深度,可能過份修圖。星星很漂亮,空盪盪的觀景台令人孤單,黑夜的顏色很碎裂。我想表達「無整體性」的概念。

晚上六點四十分,我下山了。

溼度90%,難怪看不到路。七星山,我又回來看你了,很開心,希望你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